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政府信息公开

  • 索引号:766826383/2021-00424
  • 发文字号:〔〕号
  • 公文种类:
  • 发文机关:
  • 成文日期:
  • 主题分类:

打造循环产业链,科技创新助发展 -----新疆新业能化推进高质量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21-12-28   浏览次数:   【字体:

临近岁末,从新疆新业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新业能化”)传来喜讯:今年截止11月底,实现营业收入26.53亿元,净利润7.97亿元,上缴税金0.75亿元,经济增加值6.28亿元,完成目标值的611.69%,生产经营创造历史最好业绩。

作为“兵地融合”典范性国有企业和现代煤化工示范引领企业,新业能化依托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平台,秉持绿色环保理念、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科技创新,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践行环保理念 擦亮绿色低碳名片

提起化工企业,人们的脑海中总会浮现这样的情景:高耸的烟囱、隆隆作响的机械设备以及弥漫在空气中的刺鼻气味……然而,12月14日,当记者来到新业能化公司后,却看不见这种景象。干净整洁的厂区里,不但见不到飘散的烟尘,闻不到异味,就连安全放散煤气时冒出的火苗也不见了踪影。该公司成立伊始,就积极践行“环保优先、生态建企”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设计和高标准建设,先后投资6.48亿元用于环保设施建设,占总投资10%以上。

“企业以煤为主要原料生产各类产品,而产生的粉尘、烟气、废水等又是煤化工企业在环保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公司把生态建企,绿色发展作为一项硬性指标,在环保数据上坚决做到不合格不生产、不达标就停产。作为兵地融合典范性企业,既要有国有企业的社会担当,更要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示范效应。”该公司副总经理程延锋说。

近年来,该公司先后投资1430万元,建设燃料气压缩回收技术改造项目,实现每年减排二氧化碳4.1万吨;投资9954万元建设VOCS(无组织有机气体排放)治理项目,投产后每年减少甲烷气体排放1.1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5万吨;实施循环水泵节能改造,实现每年节省用电1600万度,减排二氧化碳1.45万吨……一个个环保项目的实施,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打造循环产业 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走进新业能化公司厂区,一座耸立的高塔引人注目。“这就是杂醇提浓塔,它利用精馏化工原理,对杂醇进行提浓。经过提浓后,每小时可生产1.5吨以上的精甲醇。甲醇是企业产量最大的产品,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技术工艺问题,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部分杂醇,经过技术攻关,杂醇提浓技术改造项目于2020年8月底投入使用,经济效益每月可达到170万元以上”该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王彦鑫说。

扔掉了是垃圾,利用了就是资源。该公司正是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理念,在扩大生产规模、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致力于节能降耗及废弃物的再利用,探索出了一条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循环经济之路。

对资源转化企业来说,“吃干榨净”是最高目标。该公司在生产中产生的工业废水经过深度处理后实现全部回用,工业废渣经过技术攻关后用于建筑材料。“目前,我们实施的燃料气压缩回收技术改造项目,就是将原来作为燃料气的尾气进行压缩回收,用作合成甲醇的原料和用于生产液化天然气,实现了含碳和含氢资源的循环再利用。”王彦鑫说。



该公司正在实施的100立方米/小时浓盐水蒸发结晶项目,将盐/水分离,实现淡水回用,杂盐外送。项目投产后,可实现每小时处理浓盐水100立方米,产出回用水70立方米,每年可减少原水使用量约56万吨,节省水费207万元。在实现废水回收利用的同时,结晶出的结晶盐还可作为产品销售,实现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

“目前,公司初步形成了煤化工+清洁能源+特种燃料+精细化工+二氧化碳减排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我们通过打造出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充分利用各个生产环节的副产品,提升副产品的附加值,大大提高了资源有效利用率,综合效益优势明显,不但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达到了节能、减排、环保的目的。”程延锋说。

科技创新赋能 助推高质量发展

累计申报专利66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8项,发明专利3项……

一组组数据展现出的就是在创新领域获得的成果。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命脉。近年来,新业能化公司围绕主业发展,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针对生产运行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出问题与制约瓶颈,重点推进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成效初显。



目前,该公司已经掌握碎煤加压气化技术、甲醇合成工艺专利技术等七项核心技术。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水平,该公司已累计投入13.96亿元用于技术改造和科研,建成了“新疆煤炭清洁转化与化工过程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分实验室”和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并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为壮大研发队伍,提高企业科技竞争力,该公司搭建创新平台,完善科研队伍,与各大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进行“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技术攻关、推进项目研发。特邀疆内外知名院校化工类、机械类和设备类的专家入驻公司开展联合实验研究,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围绕企业发展中的难点和新技术创新进行研发。王彦鑫告诉记者,该公司与新疆大学等单位联合研发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专利技术,攻克了新疆煤综合利用的技术瓶颈,与华中科技大学和新疆大学联合开发的新疆高碱煤的热烟气强化水洗脱碱技术开发项目正在组织实施,项目研发成功后将填补国内该领域空白。